Thursday, December 31, 2009

早晚課

早課
讚佛
禮敬於世尊,應供、正等正覺者。﹝三稱﹞
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再皈依佛,再皈依法,再皈依僧。
三皈依佛,三皈依法,三皈依僧。
供佛
供燈
敬供佛明燈,世上無上士,
願以此功德,除愚痴黑暗。
供香
敬供佛妙香,世上無上士,
願以此功德,除邪惡臭味。
供鮮花
我以這把花,鮮摘而美麗,
奉獻予佛陀,神聖之蓮足。
敬供佛鮮花,思身如花萎,
願以此功德,助我早解脫。

供水
敬供佛食水,世上無上士,
願以此功德,除貪愛飢渴。

供食物
敬供佛食物,世上無上士,
願以此功德,除貪欲飢渴。


禮敬佛塔
我永遠禮拜,十方諸佛塔,
舍利菩提樹,以及佛聖像。

禮敬菩提樹
禮敬菩提樹,佛陀坐樹下,
摧服眾魔障,得成等正覺。
此大菩提樹,佛陀所崇敬,
我亦當崇敬,大菩提樹王。

供佛贊嘆偈
世尊、遠離塵垢、斷盡無明煩惱的阿羅漢,自証成正等正覺。法,世尊已善妙及詳盡解說。世尊之追隨者,良好修行於道的僧伽。我今向佛、法、及僧伽致
以無上崇高的敬禮,在此,我們獻上這些供品,願已久入涅槃的聖潔世尊,慈悲憐憫而接受這微薄的供養,以便讓我們及後世行者,獲得長恒的利益與幸福吧!
敬禮三寶
世尊、遠離塵垢、斷盡無明煩惱的阿羅
漢,自証成正等正覺。我禮敬佛陀、世
尊。﹝一拜﹞
法,世尊已善妙及詳盡解說,我禮敬法
。﹝一拜﹞
世尊之追隨者,良好修行於道的僧伽,我禮敬僧伽。﹝一拜﹞


現在讓我們來禮贊佛陀世尊
禮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三稱﹞

現在讓我們來贊頌佛陀
至尊的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他以最高智慧,親証而後一律平等的開導於此界的天神、魔王
、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與人們,
使他們依教奉行;他所指示之法,前善
、中善、後亦善。詞義具足,教示梵行
,清淨高尚,瞭解經義,配合修行,以証完善與圓滿的行為。我最虔誠地禮敬世尊,於世尊,我俯首頂禮。﹝一頂禮﹞

現在讓我們來贊頌法
世尊所善妙及詳盡解說之法,須經學習和奉行,親自體會和自見,是可奉行,
可得成果,超越時間與空間,請來親自查看,向內返照,智者皆能各自証知。
我最虔誠地禮敬法,於法,我俯首頂禮
。﹝一頂禮﹞

現在讓我們來贊頌僧伽
僧伽是世尊的追隨者,良好地修行佛法
僧伽是世尊的追隨者,直接地修行佛法
僧伽是世尊的追隨者,正確地修行佛法以求脫離苦。
僧伽是世尊的追隨者,適當地依教奉,修習清淨梵行。
他們即是四雙八輩行者,那才是世尊的追隨者僧伽。應當虔誠禮敬,應當熱忱歡迎,應當佈施供養,應當合什敬禮,是世間的無上福田,我最虔誠地禮敬僧伽,於僧伽,我俯首頂禮。﹝一頂禮﹞

現在讓我們來誦贊嘆三寶之偈,以及增益警惕心之章節
聖潔的佛陀,悲心大似海,俱足慧眼,完全淨潔,已摧滅世間的罪惡與垢染,
我真誠地禮敬佛陀。世尊之法,有如一
盞光芒明亮的燈,如此地分為道及果,
超越時間,指導走向解脫聖道之正確方向。我真誠地禮敬於法。僧伽是無上之福田,隨佛而覺悟,已見真,心寂靜,已斷變幻不定的無明煩惱,是聖人,是智者,我真誠地禮敬僧伽。以此禮敬三寶的殊勝功德,願一切的障礙皆止息,為成功之力所取代。如此,如來現於此世,遠離塵垢,自悟圓滿正覺,開示出離三界的正道,是熄滅煩惱,趨向究竟涅槃的工具,善逝如此地宣說圓滿的教理。我們已聆聽了此法,故知生是苦;衰老是苦;死是苦;憂、悲、苦惱與失
望是苦,怨憎相會是苦;愛別離是苦;
求不得是苦。簡言之:五執取蘊是苦,
它們如下:色執取蘊;受執取蘊;想執取蘊;行執取蘊;識執取蘊;為使追隨
者肯定通曉這五蘊,世尊住世時,常如
是教誨追隨者,於追隨者間,世尊常對
他們如是教誨,提醒與強調:色是無常
,受是無常,想是無常,行是無常,識是無常,色是無我,受是無我,想是無我,行是無我,識是無我,一切因緣法無常,一切法無我。我們全體,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失望之所支配困擾著,為苦所困,為苦所障,怎麼做才能知悉此苦聚之完全止息?

出家眾誦
雖然世尊、離垢、正覺,已久遠涅槃,
以信心故,我們從家來到非家,向世尊修學聖潔清淨的梵行,諸比丘(沙彌)
具足了戒律與法,為養活生命的工具。
願以此修習奉行清淨梵行的力量,此苦
聚,讓它們完全地止息吧!

在家眾誦
雖然世尊、離垢、正覺,已久遠涅槃,不過我們還是以他為皈依處,皈依法與皈依僧。我們將盡力的隨智隨力,以身口意奉行世尊的教誨。願以此依教奉行的力量,此苦聚,讓它們完全地止息吧




五法應常思維
現在讓我們來頌應常思省之文
1:衰老是自然的法則,我們並不能超
越衰老。
2:病苦是自然的法則,我們並不能超
越病苦。
3:死亡是自然的法則,我們並不能超越死亡。
4: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不論是喜歡或珍惜的,最後將會與我們背離或分散的

5:我們是業的主人,是自己業的繼承人,由自己的業而生,是自己業的親族
,依自己的業支撐而活,不論我們造何
種業,善的或惡的,我們必將去承擔,這是肯定的,我們應當天天如此地思維及反省。

佛的教誡
一切惡莫作,一切善奉行,自調淨其意
,是諸佛所教。忍辱為最高的苦行,所
有覺者都說涅盤為最高無上的。殺害他者不名為出家人,惱害他者不名為沙門
。不誹謗與不侵害,嚴持於戒律。飲食應知節量,深居簡處於幽僻之地,精勤於修習增上定,此為諸佛所教導。



真正的皈依處
諸人恐怖故,去皈依山嶽,或皈依樹林
、園苑、樹、浮屠。此不是安穩的皈依處,此不是最上的皈依處,像這樣皈依的人,不能離一切苦。若人以佛法僧為皈依,由於正確的智慧,得見於四聖諦
。那即是見到苦,苦生起的原因,苦的
熄滅及導致苦熄滅的八支聖道。這才是
最安穩的皈依處,這才是無上的皈依,
像這樣皈依的人,能解脫一切苦。

因緣和合法之審查
一切因緣和合法無常,一切因緣和合法是苦,一切法無我。生命不是永恆的,
死亡才是永恆的。我們將會死,那是肯定的,生命的結局即是死亡。我們的生命是無常的,不能保持不變的,我們的死亡才是不變的。實在的啊!這個身體
,不能長久維持下去的,一旦沒有了識
,即被拋棄了,將埋在泥堆下,就像朽木一般,沒有任何的用處了。一切因緣
和合法無常,生起了必將滅去,有了也
會消失的。當一切的“行”完全止息,
寂滅是才最快樂的。

佛陀最初的格言偈
在無數生死的輪回中,無法尋獲那造屋
的人,每一次的生死流轉都是苦。啊!
造屋的人我已發現,你已無法再建造屋子了。一切的椽木已摧毀,柱樑也已折斷。心已不再造作,一切的愛欲皆盡滅

三寶經
天空或地上,眾生來聚集,
願眾生安樂,汝等應諦聽,
如來所說法,千萬劫難遇。
天地諸神祗,汝等應諦聽,
人民日與夜,獻奉諸供品,
應慈愛彼等,精進施佑護。
于此處他界,或于諸天上,
無論何種寶,難與如來等,
唯於佛陀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諦故,願一切安樂。
釋迦之聖者,親證般涅槃,
解脫於貪欲,無生最尊上,
別無有他法,可與其比倫,
實爾達摩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諦故,願一切安樂。
佛陀所讚歎,修定念相繼,
淨念無間斷,可證殊勝果,
實爾達摩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諦故,願一切安樂。
四雙八輩者,賢者所稱讚,
佛陀之弟子,施彼得大果,
唯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諦故,願一切安樂。
喬達摩教中,離貪比丘眾,
堅心勤修持,進趨不死城,
享受涅槃樂,于諸僧伽中,
具足如斯寶,由此真諦故,
願一切安樂。
如石柱立地,不為四風撼,
佛子見聖諦,真信亦如是,
唯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諦故,願一切安樂。
瞭解聖諦人,極崇八正道,
世尊之教法,具最上智慧,
彼諸難調服,亦不受八生,
于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諦故,願一切安樂。
慧眼證道者,遠離於三法,
謂身見懷疑,戒取諸邪儀,
解脫四惡趣,不作六逆罪,
于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諦故,願一切安樂。
由諸身口意,彼所作惡業,
悉皆不覆藏,智慧見道者,
若造新惡業,實為難思議,
于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諦故,願一切安樂。
猶如叢林頂,初夏花盛開,
佛陀微妙法,指引涅槃路,
教證臻至善,唯於佛陀中,
具足如斯寶,由此真諦故,
願一切安樂。
無比至善者,真知善施捨,
圓滿戒定慧,廣演四真諦,
唯於佛陀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諦故,願一切安樂。
不顧于過去,不欣於將來,
永斷於生死,貪欲不再生,
命盡如油燈,油耗而寂滅,
于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諦故,願一切安樂。
天空或地上,來集此神祗,
我等應敬禮,圓滿佛陀尊,
人天所崇敬,願一切安樂。
天空或地上,來集此神祗,
我等應敬禮,圓滿達摩尊,
人天所崇敬,願一切安樂。
天空或地上,來集此神祗,
我等應敬禮,圓滿僧伽尊,
人天所崇敬,願一切安樂。

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于深夜時,有一金光四射天神,蒞臨佛所,遍照祗園,行近佛前,頂禮佛足,立於一邊,以偈而問佛:
諸天與世人,企求諸善德,
思維吉祥義,祈佛為示知。
爾時佛慈湣,天神與人眾,
開示勝吉祥,以偈而答曰:
不親近愚人,應親近智者,
敬禮有德者,此為最吉祥。
家居擇善處,往昔修善業,
決心行正道,此為最吉祥。
廣學善工巧,戒學具律儀,
真實柔和語,此為最吉祥。
孝順于父母,護養妻與子,
正命維生計,此為最吉祥。
佈施修十善,扶助諸親族,
不作諸罪業,此為最吉祥。
禁絕造諸惡,不染麻醉物,
精勤修善法,此為最吉祥。
恭敬與謙遜,知足常感恩,
適時聽聞法,此為最吉祥。
忍辱易受教,詣沙門僧伽,
請教於佛法,此為最吉祥。
善禦修梵行,徹了四聖諦,
親證悟涅盤,此為最吉祥。
雖接觸世法,清靜無憂惱,
安穩離垢染,此為最吉祥。
人天如是修,能勝諸怨敵,
隨處皆安樂,此為最吉祥。

慈愛經
如是修習之賢善,以此親証寂清涼,
常養勤快與真誠,正直言語意和婉。
待人和藹不驕慢,知足易養俗務少,
檢樸六根悉平靜,謹慎謙虛不俗攀。
慎勿違犯縴細罪,以免將來智者訶,
應常散發慈愛心,惟願眾生得福安。
普願一切諸眾生,心常喜悅住安樂。
凡有生命強或弱,高壯中等矮粗細,
可見或是不可見,居於鄰近或遠方,
已生或是將生者,一切眾生常安樂。
願彼恆於一切處,不鄙視亦不欺瞞,
假使忿怒怨恨時,心亦不念彼得苦。
猶如母親以生命,護衛自己獨生子,
願能如此於眾生,施放無限慈愛心。
慈愛遍及全世界,上下地平四維處,
遍滿十方無障礙,無有仇恨或敵意。
無論行住或坐臥,若是心中覺醒時,
應常培育此正念,此乃最高之德行。
心中不落於邪見,具足戒德與慧觀,
去除欲樂之貪戀,必定不再生於胎。

守護六根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此六根不調伏、不關閉、不守護、不執持、不修習。於未來世必受苦報。何等為六根
。眼根不調伏、不關閉、不守護、不修習、不執持。於未來世必受苦報。耳、鼻、舌、身、意根亦複如是。愚癡無聞凡夫,眼根見色。執受相。執受隨形好
。任彼眼根趣向不律儀。執受住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以漏其心。此等不能執持律儀。防護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複如是。如是於六根不調伏
、不關閉、不守護、不執持、不修習。於未來世必受苦報。云何六根善調伏、善關閉、善守護、善執持、善修習。於未來世必受樂報。多聞聖弟子眼見色。不取色相。不取隨形好。任其眼根之所趣向。常住律儀。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不漏其心。能生律儀。善護眼根。耳
、鼻、舌、身、意根亦複如是。如是六根善調伏、善關閉、善守護、善執持、善修習。於未來世必受樂報。即說偈言
於六觸入處,住於不律儀,
是等諸比丘,長夜受大苦。
斯等於律儀,常當勤修習,
正信心不二,諸漏不漏心。
眼見於彼色,可意不可意,
可意不生欲,不可不憎惡。
耳聞彼諸聲,亦有念不念,
於念不樂著,不念不起惡。
鼻根之所嗅,若香若臭物,
等心於香臭,無欲亦無違。
所食於眾味,彼亦有美惡,
美味不起貪,惡味亦不擇。
樂觸以觸身,不生於放逸,
為苦觸所觸,不生過惡想。
平等舍苦樂,不滅者令滅,
心意所觀察,彼種彼種相。
虛偽而分別,欲貪轉增廣,
覺悟彼諸惡,安住離欲心。
善攝此六根,六境觸不動,
摧伏眾魔怨,度生死彼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
行!
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
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
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
,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墮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
,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
,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
,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
,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
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
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濟歷曼南達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国,衹樹給孤獨园。爾時具壽濟歷曼南達感染嚴重病疾,因此具壽阿難前往佛所,頭面禮足
,坐于一邊已,告訴世尊說:
世尊!具濟歷曼南達感染嚴重病疾,為了怜憫他,愿世尊能前往看望他。
佛說:阿難!你可以代我前往看望他,向他唸誦十种觀修法,那位濟歷曼南達
比丘听完后病就會好的。
是那十种觀修法呢?觀修无常想;觀修无我想;觀修不凈想;觀修危厄想;觀
修舍棄想;觀修遠离想;觀修滅想;觀修對世間的厭倦想;觀修諸行无常想;
和正念出入息。

一:阿難!如何觀修无常想呢?于此,比丘前往林中,樹下,閑房空地,如是觀修:色是无常,受是无常,想是无常
,行是无常,識是无常。如此住于觀修五蘊是无常。阿難!如是觀修无常。

二:阿難!如何觀修无我想呢?于此,比丘前往林中,樹下,閑房空地,如是觀修:眼是非我,色相是非我;耳是非我,聲是非我;鼻是非我,香是非我;舌是非我,味是非我;身是非我,触是非我;意門是非我,意境是非我。如此住于觀修六內處与六外處是非我。阿難
!如是于色觀修无我。
三:阿難!如何觀修不凈想呢?于此,阿難!比丘觀修此身:這个身体,从跟
上,从頭頂下,為皮所包,充滿不淨,這身体有:髮、毛、爪、齒、皮、肉、腱、骨、骨髓、腎臟、心臟、肝臟、肋膜、脾臟、肺臟、大腸、小腸、胃、糞
胆汁、痰、膿、血、汗、脂、泪、膏、唾、涕、關節滑液、尿、頭腦。如此住于觀修不凈于此身。阿難!如是于色觀修不凈。

四:阿難!如何觀修危厄想呢?于此,
比丘前往林中,樹下,閑房空地,如是觀修:此身諸多苦楚,此身諸多危厄,
眾多疾病由此身起,諸如:眼視疾,耳
聞疾,鼻疾,舌疾,身疾,頭疾,耳疾
,口疾,齒疾,咳嗽,哮喘,支气管炎
,胃炎,發熱,胃病,昏暈,腹瀉,紅腫,腹絞痛,麻瘋,膿腫,淋巴結核,肺癆,羊癲,皮膚病,痒,瘡痂,澀疹
,疥瘡,內外出血与黃疸,糖尿,痔瘡
,腫瘤,潰瘍;疾病由胆汁所引起,由痰所引起,或由風所引起;四大不調;天气所引起;自身舉止不審所致;他人加害;業果成熟;冷,熱,飢,渴,大
便,小便等。如此住于觀修此身危厄。
阿難!如是于色觀修危厄。

五:阿難!如何觀修舍棄想呢?于此,
阿難!比丘不容一毫欲念生起于心,但求放下,排除,竭止,斷滅它。他不容一毫嗔念生起于心,但求放下,排除,竭止,斷滅它。他不容一毫害念生起于心,但求放下,排除,竭止,斷滅它。他不容任何時候之惡念,不利之念生起于心,但求放下,排除,竭止,斷滅它
。阿難!如是觀修舍棄。

六:阿難!如何觀修遠离想呢?于此,阿難!比丘前往林中,樹下,閑房空地
,如是觀修:此是寂靜,此是殊胜,即是寂止諸行法,放下一切執取,滅絕貪
愛,无執,涅盤。阿難!如是觀修遠离

七:阿難!如何觀修滅想呢?于此,阿
難!比丘前往林中,樹下,閑房空地,如是觀修:此是寂靜,此是殊胜,即是寂止諸行法,放下一切執取,滅絕貪愛
,滅盡,涅盤。阿難!如是觀修滅。

八:阿難!如何觀修對世間的厭倦想呢
?于此,阿難!比丘舍棄對這世間的執著,舍棄我慢,邪信念,以及對這世間的潜在煩惱,不執取它們,放下,不參与。阿難!如是觀修對世間的厭倦。

九:阿難!如何觀修諸行无常想呢?于此,阿難!比丘對諸行生憂患,慚恥,
厭惡心。阿難!如是觀修諸行无常。
十:阿難!如何正念出入息呢?于此,阿難!比丘前往林中,樹下,閑房空地
,結跏趺坐,端身正坐,正念面前,正
念入息,正念出息。

長入息,知道我長入息;長出息,知道我長出息;短入息,知道我短入息;短出息,知道我短出息;正念知道我全息入息,如是善學;正念知道我全息出息
,如是善學。

靜止身行入息,如是善學;靜止身行出息,如是善學。
体驗喜入息,如是善學;体驗喜出息,如是善學。
体驗樂輕安入息,如是善學;体驗樂輕安出息,如是善學。

体驗心行受想行入息,如是善學;体驗
心行受想行出息,如是善學。

体驗靜止心行入息,如是善學;体驗靜止心行出息,如是善學。

体驗心靜入息,如是善學;体驗心靜出息,如是善學。

体驗心知足止与觀入息,如是善學;体驗心知足止与觀出息,如是善學。

心定四禪入息,如是善學;心定四禪出息,如是善學。

心解脫五盖入息,如是善學;心解脫五盖出息,如是善學。

觀察五蘊无常入息,如是善學;觀察五蘊无常出息,如是善學。

觀察遠离入息,如是善學,觀察遠离出息,如是善學。

觀察滅入息,如是善學;觀察滅出息,如是善學。

觀察舍棄入息,如是善學;觀察舍棄出
息,如是善學。
如此,阿難!如是正念修習出入息。
阿難!如果你前往看望濟歷曼南達比丘
,向他唸誦這十种觀修法,那位濟歷曼南達比丘听完后病就會好的。

于是具壽阿難于世尊所听完這十种觀修法后,前往具壽濟歷曼南達所,向他唸誦這十种觀修法。

那位具壽濟歷曼南達听完后,病馬上好
起來,具壽濟歷曼南達因此由重病痊愈




迴向功德

以此禮敬的功德,願居住於這支提、寺院、及菩提樹周圍的天眾,神祇們庇佑我(們)的幸福與安樂。願這寺院中的新舊比丘及長老們,以及居住於這寺院中的男女、優婆塞、優婆夷、村鎮中的人及其首領乃至一切的有情,願他們也都得到幸福與安樂。願一切四生的眾,都得到佛法的滋潤,並趨向善道而得以解脫。願那些依法奉行的人,獲得長壽
,願正法常住。願僧團為我們帶來常恆的利益。願正法護衛那些依法奉行的,願他們都在聖者的正道中成長。願一切眾生對佛陀的教法,都能生起虔誠的信仰。願大地風調雨順,欣欣向榮,人民安樂。願所有的統治者們住於正法之,護衛子民,猶如父母親保護子女一般。











晚課
贊佛
禮敬於世尊,應供、正等正覺者。﹝三稱﹞

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再皈依佛,再皈依法,再皈依僧。
三皈依佛,三皈依法,三皈依僧。

敬禮三寶
世尊、遠離塵垢、斷盡無明煩惱的阿羅漢,自証成正等正覺。我禮敬佛陀、世尊。﹝一頂禮﹞
法,世尊已善妙及詳盡解說,我禮敬法
。﹝一頂禮﹞
世尊之追隨者,良好修行於道的僧伽,
我禮敬僧伽。﹝一頂禮﹞

現在讓我們來禮贊佛陀世尊
禮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三稱﹞

現在讓我們來誦憶念佛陀之德行
世尊的名聲與威望,普遍地傳揚著。如是世尊、應供、正等覺、明行足、善逝
、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善教之尊者。

現在讓我們來禮贊佛陀
佛陀具有阿羅漢之崇高美德、清淨、無
上智、與大悲共聚於一身,他覺醒有智者,猶如太陽照耀,蓮花綻放。我禮敬無上清淨的征服者。佛陀是一切眾生最安穩的皈依處。第一項,我以至高崇敬之心如此憶念,我俯首禮敬佛陀。我是佛陀的僕侍,佛陀是我偉大之善導;佛陀是眾苦的摧毀者,賜於我滅苦的利益與幸福,對於佛陀,讓我奉獻此身心,對於佛陀至上覺悟的真理,我將恭敬地奉行。於我並無其他皈依處,卓越的佛陀是我真正的皈依處。以此虔誠的真實語,願我在導師的正道中成長。以此禮敬佛陀所生的一切功德,願一切險難都不生起。﹝一頂禮並俯首誦﹞
從我的身、口、意,對於佛,我所造的任何惡業,請求佛容受及原諒一切過失
,在將來,對於佛,我會更謹慎。

現在讓我們來誦憶念法之功德
世尊所善妙及詳盡解說之法,須經學習
和奉行,親自體會和自見,是可奉行,
可得成果,超越時間與空間,請來親自查看,向內返照,智者皆能各自証知。

現在讓我們來禮贊法
法具有善妙及詳盡的殊勝功德,可分為道與果,學位與解脫位,護持法者,依教奉行的人,將免墮惡道。我虔誠的禮敬卓越的法,黑暗的摧毀者。法是一切眾生最安穩的皈依處。第二項,我以至高崇敬之心如此憶念,我俯首禮敬法。我是法之僕侍,法是我偉大之善導;法是眾苦的摧毀者,賜於我滅苦的利益與幸福,對於法,讓我奉獻此身心,對於法至上善妙的真理,我將恭敬地奉行。於我並無其他皈依處,卓越的法是我真正的皈依處。以此虔誠的真實語,願我在導師的正道中成長。以此禮敬法的一切功德,願一切險難都不生起。
﹝一頂禮並俯首誦﹞

從我的身、口、意,對於法,我所造的任何惡業,請求法容受及原諒一切過失
,在將來,對於法,我會更謹慎。

現在讓我們來誦憶念僧伽之功德
僧伽是世尊的追隨者,良好地修行佛法
僧伽是世尊的追隨者,直接地修行佛法
僧伽是世尊的追隨者,正確地修行佛法
以求脫離苦。
僧伽是世尊的追隨者,適當地依教奉,
修習清淨梵行。他們即是四雙八輩人,那才是世尊的追隨者僧伽。應當虔誠禮敬,應當熱忱歡迎,應當佈施供養,應當合什敬禮,是世間的無上福田。

現在讓我們來禮贊僧伽
從法而生,僧伽具有良好修持之美德。由此八位賢聖所組成:以善持戒律與多種美德引導其身心,我禮敬那過著清淨梵行的聖眾。僧伽是一切眾生最安穩之皈依處。第三項,我以至高崇敬之心如此憶念,我俯首禮敬僧伽。我是僧伽的僕侍,僧伽是我偉大之善導;僧伽是苦的摧毀者,賜於我滅苦的利益與幸福,對於僧伽,讓我奉獻此身心,對於僧伽之良好修持,我將恭敬地奉行。於我並無其他皈依處,卓越的僧伽是我真正的皈依處。以此虔誠的真實語,願我在導
師的正道中成長。以此禮敬僧伽的一切功德,願一切險難都不生起。
﹝一頂禮並俯首誦﹞

從我的身、口、意,對於僧伽,我所造

的任何惡業,請求僧伽容受及原諒一切
過失,在將來,對於僧伽,我會更謹慎

四梵住
現在讓我們來誦念四梵住
(慈)一切眾生;願他們無仇怨之心
,願他們都不互相侵犯殘害,願他們都安樂,沒有身心的苦惱,願他們善於保護自己,遠離一切災難與苦痛。
(悲)一切眾生;願他們脫離眾苦。
(喜)一切眾生;願他們不失去所獲得的利益。
(捨)一切眾生;是自己業的主人,是自己業的繼承人,由自己的業而生,
是自己業的親族,依自己的業支撐而活
,不論他們造的是何種業,善的或惡的
,他們必將去承擔,

三法印
當一個人以智慧觀照時,得見“一切行無常”,那個時候,他將厭倦於自己所沉溺的諸苦,這就是導向清淨之道。

當一個人以智慧觀照時,得見“一切行是苦”,那個時候,他將厭倦於自己所沉溺的諸苦,這就是導向清淨之道。

當一個人以智慧觀照時,得見“一切法無我”,那個時候,他將厭倦於自己所沉溺的諸苦,這就是導向清淨之道。
在這些人群中,能夠渡彼岸的人很少,至於其餘的人,都徘徊於此岸。那些善於遵照正法,依教奉行的人,他們將能到達彼岸,渡過那難渡的死亡領域。作為智者,應舍棄黑暗的法,而開展清淨光明的法。由在家而出家,喜歡獨處於幽僻之地,應當求的是法樂,舍棄欲而無所要求,智者喜歡於清淨,去除自心的污垢

五蘊重荷
五蘊是難以背負的啊!人門背著這極重的東西,背起這麼重的東西是世間的苦
,把它放下或舍去是安樂,諸位聖者已
將這重東西放下,舍掉了,也不再抓取其他重東西上來,他已將欲望連根拔除了,已完全結束了欲望,完全地熄滅了
,一點也不餘留。

世尊最後的教誨
諸位比丘!我要提醒各位:一切因緣和合法必將會敗壞的,各位不要放逸,應當努力求進步,這就是世尊最後的教誨

蘊護衛偈
我散發慈心給予廣目,給予伊羅缽多我散發慈心,我散發慈心給予舍婆子,給予黑瞿曇我散發慈心,我散發慈心給予無足的眾生,給予兩足的眾生我散發慈心,我散發慈心給予四足的眾生,給予多足的眾生我散發慈心,願無足的眾生別傷害我,願兩足的眾生別傷害我,願四足的眾生別傷害我,願多足的眾生別傷害我,一切有情,一切生物,一切生命,所有一切,願他們都遠離險難,願他們都吉祥幸福。佛無量、法無量、僧無量。但爬行的眾生,蛇、蠍、蜈蚣、蜘蛛、蜥蜴、鼠等卻有限量,願我作出的護衛,使這些眾生都避開我,我禮敬世尊,我禮敬七位正等正覺者。


盎哥摩羅護衛偈
姐妹,自我入聖以來,我不曾蓄意去奪取任何眾生的生命,以這真實的話語,
願你獲得平安,願你胎中的孩子也一樣
平安。

七覺支偈
開悟的絛件即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還有定覺支、以及舍覺支。這七覺支都是所有智者牟尼所詳盡解說的。若能不斷的修習與提升,勢將獲得神通,悟道及涅槃
。以此真實的話語,願你永遠平安無恙
。曾有一次,佛見目揵連及迦葉尊者受到疾病的折磨,佛為他們開示七覺支法
。當他們獲得法的喜樂,即時從病痛中得以解脫出來,以此真實的話語,願你永遠平安無恙。曾有一次,當法王染上了疾病,佛叫純陀長老親切關懷地誦出此經。當佛獲得法的喜樂,即時從病痛中解脫出來,以此真實的話語,願你永遠平安無恙。這三位大聖者的病得以去除,就如正道破除一切的煩惱,依大自然的法而得以解脫。以此真實的話語,願你永遠平安無恙。




緣起法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於老、死
、愁、悲、苦、憂、惱生起,如是起了這整堆苦。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
、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
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愁、悲、苦、憂、惱滅,如是滅了整堆苦。


七處善、三种觀義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国祇樹給孤獨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處善
,三种觀義。盡于此法得漏盡,得无漏
,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身作証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后有。

云何比丘七處善?比丘!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滅道迹、色味、色患、色离如實知。如是受、想、行、識。識集
、識滅、識滅道迹、識味、識患、識离如實知。
云何色如實知?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為色。如是色如實知。云何色集如實知?愛喜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實知。云何色滅如實知?愛喜滅是名色滅。如是色滅如實知。云何色滅道迹如實知?謂八圣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色滅道迹。如是色滅道迹如實知。云何色味如實知?謂色因緣生喜樂
,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實知。云何色患如實知?若色无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實知。云何色离如實知?謂于色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如實知。

云何受如實知?謂六受:眼触生受、耳
、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實知。云何受集如實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實知。云何受滅如實知?触滅是受滅。如是受滅如實知。云何受滅道迹如實知?謂八圣道:正見、乃至正定。是名受滅道迹。如是受滅道迹如實知。云何受味如實知?受因緣生
喜樂。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實知。云何受患如實知?若受无常、苦、變易法
。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實知。云何受离如實知?若于受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實知。

云何想如實知?謂六想:眼触生想、耳
、鼻、舌、身、意触生想。是名為想。如是想如實知。云何想集如實知?触集是想集。如是想集如實知。云何想滅如實知?触滅是想滅。如是想滅如實知。云何想滅道迹如實知?謂八圣道:正見
、乃至正定。是名想滅道迹。如是想滅道迹如實知。云何想味如實知?想因緣生喜樂。是名想味。如是想味如實知。云何想患如實知?若想无常、苦、變易法。是名想患。如是想患如實知。云何想离如實知?若于想調伏欲貪、斷欲貪
、越欲貪。是名想离。如是想离如實知


云何行如實知?謂六思身: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是名為行
。如是行如實知。云何行集如實知?触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實知。云何行滅如實知?触滅是行滅。如是行滅如實知
。云何行滅道迹如實知?謂八圣道:正見、乃至正定。是名行滅道迹。如是行滅道迹如實知。云何行味如實知?行因緣生喜樂。是名行味。如是行味如實知
。云何行患如實知?若行无常、苦、變易法。是名行患。如是行患如實知。云何行离如實知?若于行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行离。如是行离如實知。

云何識如實知?謂六識身:眼識、耳、鼻、舌、身、意識身。是名為識。如是識如實知。云何識集如實知?名色集是識集。如是識集如實知。云何識滅如實知?名色滅是識滅。如是識滅如實知。云何識滅道迹如實知?謂八圣道:正見
、乃至正定。是名識滅道迹。如是識滅道迹如實知。云何識味如實知?識因緣生喜樂。是名識味。如是識味如實知。云何識患如實知?若識无常、苦、變易法。是名識患。如是識患如實知。云何識离如實知?若于識調伏欲貪、斷欲貪
、越欲貪。是名識离。如是識离如實知
。比丘!是名七處善。
云何三种觀義?比丘!若于空閑,樹下
,露地。觀察:陰、界、入。正方便思惟其義。是名比丘三种觀義。
是名比丘七處善,三种觀義。盡于此法得漏盡。得无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身作証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鹽喻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游舍衛国,在胜林給孤獨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隨人所作業,則受其報。如是,不行梵行不得盡苦。若作是說。隨人所作業,則受其報。如是
,修行梵行便得盡苦。所以者何?若使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謂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壽命甚短,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猶如有人以一兩鹽投少水中,欲令水咸不可得飲,於意云何?此一兩鹽能令少水咸叵飲耶?

答曰:如是,世尊!所以者何?鹽多水少,是故能令咸不可飲。如是,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謂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壽命甚短,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復次,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謂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壽命极長,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猶如有人以一兩鹽投恒水中,欲令水咸不可得飲,於意云何
?此一兩鹽能令恒水咸叵飲耶?

答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恒水甚多,一兩鹽少,是故不能令咸叵飲。如是,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
。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謂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
,壽命极長,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

復次,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謂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壽命甚短,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猶如有人奪取他羊。云何有人奪取他羊,謂奪羊者
,或王,王臣,极有威勢。彼羊主者,貧賤无力,彼以无力故,便种种承望,叉手求索,而作是說:尊者!可見還羊
,若見与直,是謂有人奪取他羊。如是
,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謂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壽命甚短。是謂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復次,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謂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壽命极長,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猶如有人雖竊他羊,主還奪取。云何有人雖竊他羊,主還奪取?謂竊羊者貧賤无勢,彼羊主者或王
,王臣,极有威力,以有力故收縛竊者
,還奪取羊,是謂有人雖竊他羊,主還奪取。如是,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謂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壽命极長,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

復次,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謂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壽命甚短,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猶如有人負他五錢,為主所縛,乃至一錢亦為主所縛。云何有人負他五錢,為主所縛,乃至一錢亦為主所縛?謂負債人貧无力勢
,彼貧无力故,負他五錢,為主所縛,乃至一錢亦為主所縛,是謂有人負他五錢,為主所縛,乃至一錢亦為主所縛。如是,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謂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壽命甚短,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復次,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謂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壽命极長,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猶如有人雖負百錢,不為主所縛,乃至千万亦不為主所縛。云何有人雖負百錢,不為主所縛,乃至千万亦不為主所縛?謂負債人產業无量
,极有勢力,彼以是故,雖負百錢,不為主所縛,乃至千万亦不為主所縛,是謂有人雖負百錢,不為主所縛,乃至千万亦不為主所縛。如是,有人作不善業
,必受苦果現法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謂有一人修身
,修戒,修心,修慧,壽命极長,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彼於現法設受善惡業報,而其業報輕微也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回向功德
願以此功德,回向給予對我有大恩德的戒師,善於扶助及教導的師長們,父母親及一切親屬,日月神與國王們,具足崇高德行的人,梵天、帝釋及魔羅,諸天神眾及護法,閻羅及一切人類,怨親債主或不相識的人,願他們都得到和平與安樂,並帶來吉祥與幸福,盈溢著三種樂,直到圓證於涅盤。

願以此功德,回向給予一切眾生,使我(們)能立即斷除欲望及執取,以及心中的污穢,在我(們)還未達到證悟涅盤之前,必須摧毀一切的障礙,每一生每一世,以殊勝的正念及智慧,及無比的精進,剷除一切的煩惱,惡魔將不再有任何機會,乘隙破壞我(們)的精進了。佛陀是我卓越的皈依處,佛法是我至上的皈依處,辟支佛及僧伽是我(們)殊勝的皈依處,以此無比的威力,不再給予魔羅任何機會。

正等覺者是眾生的皈依,已降服五欲魔患,自證最高智慧,已宣示無上的四真諦,我願禮敬摧服眾魔軍的十方諸佛。
願以此真實語,普願眾魔患皆消失,願我往生的親戚獲得我(們)所回向的功德
,願他們離苦得安樂。


供養偈
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
供養十方三世佛菩薩,供養六道一切眾生,
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聖賢,下施六道眾,等施無差別,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食的省思
我应当正念地省思,我所受用的饮食,那不是为了享乐,那不是为了肥壮,那不是为了美丽,那不是为了装饰身体,只为了维持这个身体,让他能够支延生存下去, 令不损伤,以便助於修习梵行.依照如此的思維,我将能消除旧有飢餓的感受,而不令产生新的飽脹感受,这样我才不致受苦,而得以无过的安住。
回向偈
SABBI TI YO VIVAJ JAN TUSAB BARO GO VINAS SATUM TE BHAVAT VAN TAR YO SUKHI DI GH YUKO BHAVAABHIV DANASI LIS SANIC CAM VUD DH PAC YI NO CAT T RO DHAM M VAD DHAN TI YU VANNO SUKHAM BALAM .

回向偈
BHAVATUSAB BAMANG GALAM RAK KHAN TUSAB BADE VATA
SAB BABUD DHA NUBHA VE NA SADA SOT THI BHAVAN TUTE.

BHAVATUSAB BAMANG GALAM RAK KHAN TUSAB BADE VATA
SAB BADHAM MA NUBHA VE NA SADA SOT THI BHAVAN TUTE.

BHAVATUSAB BAMANG GALAM RAK KHAN TUSAB BADE VATA
SAB BASAN GHA NU BHAVE NA SADA SOT THI BHA VAN TU TE.

No comments: